【傑出教學獎】獲獎城大學者將AI融合歷史 稱AI缺陷可成探討及反思材料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3/09/27 21:10

最後更新: 2023/09/28 09:05

分享:

分享:

(前排左起)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教學副教授David L. Bishop、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助理教授徐力恆、理工大學醫療及社會科學院護理學院代理學院主任及教授、「在家國際化團隊」代表陳胡安琪。(黃建輝攝)

本年教資會「傑出教學獎」今(27日)出爐,3組得獎者均著重訓練學生的溝通能力。其中於「新晉教學人員組別」奪獎的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助理教授徐力恆積極將「數碼融合歷史」,包括以沉浸式的播客製作活動教授敦煌文學及愛情故事,培養學生講故事能力。他計劃日後在課堂大幅加入ChatBot元素(AI聊天機器人),幫助學生學習提問並作出反思。另外2組獲獎學者亦盼促進學生的跨國交流,令他們了解各地文化。

最新影片推介

徐力恆小學起已醉心歷史,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,其後赴牛津大學修讀東方研究博士課程。他認為,將「數碼融合歷史」能與時並進,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及積極度,因此透過一系列播客製作活動教授敦煌文學及愛情故事,培養學生講故事能力。他分享,有關文本不容易讀及理解,因此希望藉學生口中、以改編方式重新講述故事,令有關文學作品變得生動起來,不再那麼「枯燥」、「咬文嚼字」。他又鼓勵學生在過程中將敦煌與香港當下環境結合,探究兩者相似之處,對於在「沉浸之中學習及思考古今相交之處」,表示非常有意思。

近年人工智能(AI)受熱烈討論,徐力恆稱學生不能不認識有關科技,並認為歷史教學不是只有交功課的部分,而是著重整個過程,因此計劃在課程內容上大幅加入ChatBot元素,從中令學生「學習提問的方式」,並「思考提問所得答案是否幻覺、假消息及假資訊」。儘管所得回答未必有根有據、符合文獻,但他認為文獻、數據庫何嘗不是「有缺失」、「不完滿」,故能利用「發展過程中的缺陷」,變成「其中一樣歷史教學中須探討及反思的材料」。

港大經管學院教學副教授David L. Bishop獲本年傑出教學獎(一般教學人員組別),他領導Impact Lab(社會領袖體驗實習課程),至今為來自170個國家、約1,200名學生創造就業及實習機遇。他表示「溝通很難,尤其是跨文化​​(multicultural)、跨國(multinational)溝通」,因此希望藉課程鼓勵學生進行更多跨文化交流,以致對不同文化有廣泛的了解。他亦稱,「支持學生想法,以致後來成長為一個極其成功的社會企業,對他而言非常有意義」,因此令他一直思索怎樣改進並幫助他們。

另外,理工大學醫療及社會科學院護理學院的「在家國際化」團隊奪得「協作團隊組別」獎項。計劃為學生提供機會與海外院校的護理學生進行網上交流,探討處理病症方法、如何應對緊急事故,並了解各地醫院、護理文化的分別。

HKET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:https://bit.ly/3cNFwr7

hket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立即下載:https://bit.ly/34FTtW9 

記者:梁凱婷